中共成都市委在2018年7月7日通过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2018年7月18日,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挂牌成立。由此,“公园城市”成为成都市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和新范式91秦先生。
今天在这里要谈到的不是成都市“公园城市”的全新理念,而是要探讨成都市作为“公园城市”的历史底蕴。
成都历史上的园林有三个特点:
第一成都古代园林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官方性。中国古代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官家园林(衙署官产园林)和寺庙园林(庙产园林)91秦先生。成都平原保留至今的历史园林基本上都是官家园林,如武侯祠、杜甫草堂、广汉房湖、新都桂湖、新繁东湖、崇州罨画池、眉山三苏祠、望江楼公园、少城公园(人民公园)等,都不是像苏州和扬州那样的私家园林。它们有一些是官方主办的名人纪念地,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眉山三苏祠等,另一部分是衙署园林,如新繁东湖、崇州罨画池、新都桂湖、望江楼公园。少城公园(人民公园)则是民国时期政府兴建的公共公园。
第二成都的古代园林基本上都保留了上古中国园林“凿池垒山”的传统,由于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无高山大湖的自然条件来修建如杭州西湖或峨眉山清音阁、万年寺等自然风景园林。成都地势平坦,如要修建园林,就必须在平地上挖土形成水池,再用挖出来的土垒成园林中的假山,由此形成园林的主体结构。最典型的就是新繁东湖、新都桂湖、崇州罨画池、广汉房湖等。而苏州扬州的私家园林其功能是别墅住宅,没有必要挖掘出大型的水池,再垒出较为高大的土山。有的只是小型的水池和具有空透漏特点的太湖石。
第三成都古代园林都具备一定的公共性,如武侯祠、草堂、三苏祠等需要向一部分人开放,以方便人们前来拜祭。而衙署和驿站园林则起码要向具有官方背景的人员开放,如新繁东湖、新都桂湖、崇州罨画池等。而私家园林都是官员和商人绅士的私人别墅,除了亲戚朋友是不会向大众开放的。
综上所述,成都保留了自唐宋以来的公共园林,如新繁东湖和新都桂湖是唐代衙署驿站园林、罨画池是宋代衙署园林。在全国范围内保留了最早和最多的古代公共园林。在当今成都新建的城市公园,也都与成都古代公共园林一样,具备极大的水体面积。这是由于成都市为修建三环公路、绕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集中取土而形成。
所以,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是有很深的历史底蕴的。
91秦先生 91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