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和朋友们第一次小聚。一晃四个月没见,大家交换着线上交流得不到的小秘密:小熊胖出了双下颌,他的公司因为做外贸,最近倒闭了,开启了土特产代购的职业生涯;雷总的妹妹因为疫情婚礼延期,但肚子里的娃娃长势喜人,发愁婚礼上什么礼服可以遮挡;老黄上初二的公子,上网课时不用梳洗,头发可以扎脏辫了,非要开学后再剪发……。
喝到酒酣耳热,话题更加跳跃,只有提到疫情时的憋闷时,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共鸣。老黄说居家隔离期间发呆时都无处可看,窗外时要么是别的楼的楼背后,要么是层层叠叠的水泥丛林,根本看不到天际线。“小时候我家有个大院子,种满了蔬菜和花花草草,一家人被圈在那样的环境里四个月,也幸福啊。”大家纷纷感慨小时候亲近自然要方便得多,小熊还炫耀自己家开门见山,不远处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日夜奔流而过。
如今被困在钢筋水泥森林里,工作和家两点一线地生活,从一个水泥盒到另外一个水泥盒,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的时间都很少,山水田园梦更是遥不可及。
困在现代都市的我们,距离“都市山居”的美好生活到底多远?
自然山水,是舒缓压力的一剂解药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闲暇时节悦山乐水,文人雅士毗邻而居,这样的“山居”生活是中国人所憧憬的。
东晋重臣谢安在四十岁之前高卧东山,淡泊恬退,隐居不仕。后来出山,指挥了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战胜了前秦的百万大军,成为一代名臣。后遭孝武帝疑忌,被迫出镇广陵(今扬州东北)。谢安在此建立别墅,公务之余,泛舟江湖,寄情山水。
△ 高卧东山的谢安
谢安这种归隐山水田园的生活,成为中国士大夫的一个情结,而将这种情结淋漓尽致地实现的不是陶渊明,而是“诗佛”王维。
公元728年,王维在距离长安不远的蓝田,买下了唐初诗人宋之问的别墅。别墅坐落于辋川山谷,辋水周流舍下,因此命名为“辋川别业”。王维历经二十年的修缮和建造,运用山水画家超高的艺术审美,建造了竹洲花坞、亭台水榭等,成为“都市山居”的鼻祖。
王维历任监察御史——相当于中纪委巡视组组长、尚书右丞——部长级高官,人生后半程他厌倦了政坛,在长安与辋川之间、出仕和退隐之间进退自如,平日和裴迪等好友徜徉山水,弹琴作诗,参禅念佛,留下了“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等20首佳作,充分描摹了都市山居之乐。
△ 王维徜徉山水之间
中国的文人雅士往往在事业有成之后,萌生出归田园居的想法,寻觅一个安放身心的理想之地。所以苏州、无锡、南京这些文人士大夫荟萃之地,留下了一大批江南园林,比如: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
这些园林是都市+山水的组合,既有“结庐在人境”的便利与热闹,也有山水田园的美景,鱼与熊掌得兼,对风雅之士有着强大吸引力。
千百年来,自然的美景与声音已与放松和福祉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人们渴望寄情山水?英格兰布莱顿和苏塞克斯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给出了确切答案:通过脑部扫描、心率监测器和行为实验发现,自然的美景和大自然的声音,可以从物理上改变我们大脑的连接,从而减少了我们身体的“战斗或躲避”本能,让内心更平和。
△ 苏州留园(图|视觉中国)
大自然成为舒缓身心的解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着更多压力,都市人尤其需要在大自然中徜徉山水,疗愈身心。
只是真正的纯净大自然往往是交通不便的荒野和绝境,艰苦又危险;一般人可以享受的自然,往往都是景区或公园,一到节假日,拥挤闹腾,挤得人雅兴全无。而就连公园这样的“二手大自然”,孩子也是盼望好久才能去一次。如今的孩子们,很少呼吸到大自然中的清新空气、吹到湖面的清风,遑论欣赏山林间的残阳晚照、清泉在石上的幽咽。
当然,也有个别土豪在老家建了别墅,但浓浓的山寨风和我们心目中的山水别墅相距甚远。对于老雷老黄这种普通中产来说,“都市山居”实现起来绝对不是Easy模式。
独门独院与私家园林能否兼得?
做能源起家的万总在陪外地朋友逛颐和园时,冒出过一个特别“膨胀”的想法:如果这辈子能住在颐和园、北海公园这样的皇家园林就太好了;哪怕退而求其次,能住在拙政园、网师园这样的江南园林里生活也好。每天也像古代文人墨客一样,吟风弄月,长乐逍遥。
这对于他这样的大老板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梦,只能深埋心底。
原本万老板住在万柳书院,对居住环境挺满意。疫情来袭,4室2厅的大平层也给人憋屈之感了。疫情稍稍平息,他就开始谋划着换房,就想着找个独门独院的,把一家人保护起来。
但住房升级的愿望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先是看了城里的四合院,并没有可心的;又看了一些郊区的院子,感觉环境不是自己想要的。后来朋友推荐了西北五环的“世茂西山龙胤”,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驱车前往。
第一次看房他就被周边环境吸引了。宽阔的南沙河波光粼粼,有垂钓者悠然自得。附近就是上庄水库,水极清冽,是颐和园昆明湖的源头。周围还有近六万平米的公共园林,空气呼吸起来分外清新。一抬头就可以望到凤凰岭,山水呼应仿佛万物都有了灵气。
海淀过去有所谓“三山五园”的说法:“三山”为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园”为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世茂西山龙胤因为其园林面积宽广、独具匠心,有“三山五园又一园”之誉。住在这里仿佛住在山水画卷里,一不小心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这里还毗邻中关村科学城、生命科学园、翠湖科技园等高科技园区,周边荟萃了共享经济、生命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精英,地缘优越。据说不少IT精英落户此地,给古雅厚重的社区带来了高科技感。
△ 西山龙胤紧邻故宫北院选址
故宫北院即将落户隔壁,北院将融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文物修复展示中心、文物展厅、宫廷园艺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等于一体,2022年整体开放,展品数量有望超过故宫本院。
除此之外,万总看重附近的深厚人文积淀,河对岸是“纳兰性德家原址”,不远处有“曹雪芹故居”,西边是“京西稻田遗址”,仿佛可以熏染上古迹的清雅和淡淡的书香。
进入园区,万总更觉惊喜:在公共园林里,可以看到仿照江南名园修建的亭台楼阁;园中遍植荷花,仿照的是圆明园40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园林的古朴大气熔于一炉,依稀就是万总那个“一辈子住在名园中”的远梦。
△ 一进园区,仿佛身处世外桃源之中
看完回家和家人一商量,万总就决定出手了。有高墙大院把家人都保护起来,自家大宅的园林又提供愉悦身心的山水风光,独门独院和私家园林二美兼具,实属难得。最终确认购房那天万总立即发了一个朋友圈,邀请朋友入住以后来自家院子BBQ,收获了近400个赞。
一个人的“都市山居”梦就这么实现了,而且是顶配版本。普通人家的孩子,凭着自己的奋斗,在刚逾不惑的年纪住进了心仪的宅邸,这才是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
一个圈层的“都市山居”
当你亲自走进世茂西山龙胤,就理解的万总的心情。可以看到巨石垒成的假山上,流水潺潺,仙雾缭绕;仿江南园林的“快哉亭”和轩敞大气的“双鹤斋”、“和风四面”亭古风盎然;每处别墅的正门上都有匾额,上书“春和景明”“闲云归处”等佳句;对面的照壁上开一月亮门,可以看到后面的太湖石和层层叠叠的竹林,清风过后,有“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之致。
此时正值初夏,风暖烟草绿、山青花欲燃,园中花开得正闹。继一期二期热卖后,世茂西山龙胤三期新品“和系”藏品合院近期上市,五重庭院的产品特性、硬核的地段、超低居住密度、优雅的居住环境,吸引了很多高净值人群的目光,推出首日即热销15亿元,三期房源逐席递减,竞逐者众,动心宜速。
临泉样板间融合了传统与西方的审美
走近西山龙胤别墅的临泉样板间,整体外观看起来像是欧式洋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有电梯联通),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各种中国审美的当代演绎:
大门的门把手是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制成,由景泰蓝非遗大师李佩卿手工打造,于细节处见不凡;
进入入户庭院,首先会有一棵姿态古朴优美的松树映入眼帘,又与水景交相呼应,形成一幅山水画,便于刚刚回家的主人在山水庭院中,进行简单的休憩和停留;
山水茶庭以茶室为主题,设一方茶台,“凉台静室,明窗曲几,松风竹月,晏坐行吟”,适合万总这样的文人墨客,雅集会友,夏天适合消夏,冬天又可以赏雪景;
在老年人专属的庭院空间,打造了一方有他们独特文化印记的空间,“天棚、石榴树……”将老北京人对于院落空间的情结巧妙体现;
还有专供活动的庭院,充满童真;也特设了宠物的专属活动空间。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前院、中庭、侧院、后院、主庭院等五重庭院最引人注目,营造出温馨完善的家庭情感空间。
五重院落巧妙地分布,形成上、下层空间的互动,使空间功能更加灵活和丰富。相当于把平铺的五进四合院立了起来,分配到不同的楼层空间,组合成一幢西式别墅,但骨子里完全是中式的合院,只不过是占地更少,空间利用更合理,更满足中国人居住的心理需求。
在临泉样板间里,内部装饰和陈设低调奢华,处处体现了东西合璧的妙处。
藏书阁主墙引用“知识树”概念,获得2019-2020 A’设计大奖奢华设计类银奖。适合主人畅游书海,也便于好友雅集。
意大利新锐鬼才设计师Matteo Cibic(马泰奥·西比克)设计的驴子先生镀金摆件,搞怪而豪华的驴子,带着一颗金色的心,静静地坐在你的桌子上,给你童趣和灵感。
细心品鉴后就会发现世茂西山龙胤的“东西和鸣”基调:一方面,它是现代的、西方的,一切以实用便捷出发;但骨子里是东方的,具有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禅意美学,追求的是心灵的化繁至简。91秦先生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万总落户于此的重要原因,也是希望与自己圈层的芳邻共居。他希望邻里间彼此增益,年轻一代也可以从父辈身上学习,大家共同构建一个优雅的、私密的线下社区。在如今的浮躁年代,形成一方静谧雅致的文化净土。
同时,这里距离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开车半小时就可以抵达宇宙中心五道口和中关村,让人在都市和山水之间往来得宜。
现在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萌生出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渴望。有人将梦想实现了,有的人的梦想还在路上。“都市山居”对于老黄这样的普通人可谓遥远,但老黄们也有自己的妙招,在客厅里造设了一面绿植墙,绿意满满,流水潺潺,自我欺骗式实现了山水田园梦。
看过“别人家的”宅子,除了羡慕,其实也就有了追慕的目标。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的当今,如果足够努力,如果碰到机遇并把握住,那看来遥不可及的梦,也许普通人也有机会实现。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路瑞海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张陈健
作者:方禾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91秦先生 91秦先生 91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