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是一座古典祠庙园林建筑群。比北京故宫,晋祠的周柏隋槐宋大殿有更长久的历史;比曲阜孔庙,晋祠见证了更为惊心动魄的中国历史。几乎历次改朝换代,都在晋祠留下印记。中华文化传承与自然演变,都在晋祠留有磨痕。从这座唐宋之际已经繁荣鼎盛的园林考察晋阳历史文化,是一般园林远远不能比拟的文化探索。
晋祠属春秋晋国。《周礼》记载“求福曰祷,得求曰祠”。可见,晋祠是古晋国祈求洪福、获得保佑之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祠堂建筑群。它有着古老的山水结构特征,一派北方古典园林景致,却也颇具江南园林风韵,历代都被誉为“三晋第一名胜”。
晋祠古建筑群整体呈现出唐宋风格的散点式布局,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亭桥点缀,泉水环绕,一派北方园林雄浑壮阔,自然流畅的风韵。清末维新人士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梁思成为此评价“晋祠又像庙观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有祠堂,殿宇、寺庙、道观等各类古建筑近百座,宋、金、元、明、清代代不绝,殿、堂、亭、台、楼、阁、桥、榭样样俱全,堪称古建筑博物馆。
整体格局惟中心轴线建筑最具特色。越过牌楼、三桥进正门,经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到圣母殿,晋祠主体建筑排在一条轴线。经罗盘测量,为东南与西北走向。“《经》云:奎壁角轸,天地之门户也”。即二十八星宿之奎、壁二宿在西北,角、轸二宿在东南,“伏羲六十四卦之图,以乾居西北,坤居东南,正合天门地户之义”。晋祠建筑中轴线因此背天门而面地户。按我国古代“地倾东南”的认识,是靠高山而面低平。背后紧靠的悬瓮山阻挡了冬季寒冷的西北风,春夏面迎温暖的东南风,体现了天文气象与人文地理的天人合一,这显然源自远古的布局模式。
春秋时期,晋祠东面都是大片晋泽,晋祠东门口的地名是“大泊堰”,即湖泊的边沿。晋祠泉水从悬瓮山喷涌而出,滔滔汾水与晋泽擦肩而过,洪水频频发生,故有汾神台骀,是三皇五帝时代太原地区的治水领袖。《左传》记载:“金天氏有裔,子曰味,为元冥师,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其祭祀场所就是圣母殿南的台骀神庙。因此,晋祠山水园林,非苏州园林小巧精致的雕琢风格,它是燕赵之风所以产生之雄浑壮阔的北国疆域所特有的名山大河之造化。
难老泉喷涌而出,如白练飞展,聚散不定,飞湍流急,泻入百尺清潭,激起万千水花,晶莹透彻,长流不息。《山海经》特别记载“悬瓮之山,晋水出焉”91秦先生。诗人元好问在《惠远门新建外门记》中记载:“山之麓出两大泉,喷薄湍驶,流不数步,遂可以载舟楫,汇为巨陂,派为通渠……若济源之清旷,苏门之古澹,济南之秀润,以知水者言之,皆吾余波之所及也”。唐朝诗人李白乘舟游晋祠,有感山之峻峭,水之浩荡,写下“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鼓箫鸣、兴来携妓恣经过、百尺清潭写翠娥”。
人说晋祠有三绝,宋塑、周柏、难老泉。但梁思成的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郭黛姮教授说来,晋祠单说古建筑就不止三绝,更有晋祠古建三绝。晋祠的圣母殿,建于北宋初年,代表了宋代建筑的典型风格,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的建筑规范,它概括了唐宋元时期的建筑特点,符合此规范的,我国现存仅有晋祠圣母殿。
宋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与唐朝不同,唐朝建筑宏伟壮丽,展示着唐朝繁荣鼎盛的时代风貌。宋代建筑的屋檐和屋脊都是微微翘起的曲线,建筑上蕴涵了柔和绚丽的婉约风格。为此,宋代屋檐的角都伸出去很远,要靠一个角梁来承托。《营造法式》描写的角梁很短,屋顶重量压下来似乎应该压翻,梁思成画《营造法式》图时百思不解,特意在图上留下几个问号。1995年圣母殿维修时才发现,上面有一个构件压住了角梁,力学结构极为巧妙,技术含量极高。
圣母殿前廊柱子上的盘龙,是我国古代唯一保留下来的木雕盘龙,是完全的立体造型,这使我们今天还能全方位观察古人对龙的超凡想象。八条盘龙各有名称,中间两条展翅欲飞的是应龙,两边分别是蟠龙、没有鳞的蛟龙和没有角的螭龙。龙的雕刻如此讲究,完全保留古老中华文化的印记。《营造法式》里规范的木雕盘龙,又是仅存晋祠圣母殿一处。
大殿对面是摆放供品的献殿。古人认为,神像面前如果没有献殿,就无法表达尊敬和诚意。这座金代建筑全木结构,木柱支撑殿顶,四面用木栅栏分隔内外,像个秀丽的凉亭,既有殿堂的宏伟,又有凉亭的通畅豁达,在我国独一无二。梁思成评价其“颇为灵巧豪放”。
古人曰“圆者为池,方者为沼”,鱼沼是方形故为沼。又因沼中多鱼,故名鱼沼;飞梁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十字形木构桥梁,它东西向平直,南北向下斜,如双翼向下运动,便有向上的动势,故名飞梁,与鱼沼合称鱼沼飞梁。目前只能在敦煌壁画上找到它的样式。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中国文化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时”。前美国总统顾问费正清博士研究中国文化时也曾说,“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由发明于宋代的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由晋祠的建筑,我们或许能为发达的宋代科技文化找到一些注解。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样记载:“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智伯联合韩、魏围攻赵家,为了积蓄泉水,智伯挖掘池塘和渠道引晋水灌赵家于晋阳。战争结果出人预料,赵家反而暗中联合韩、魏灭了智伯,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从此,山西省又别称“三晋”。
后来赵、韩、魏三家同时上奏周天子请封诸侯。周王室那时已经衰微,收到贵重礼物,居然一一批准封侯。从此春秋结束,战国开始。春秋与战国的历史分界线,居然就在与晋祠直接关联的三家分晋事件,鱼沼与智伯渠就是见证。
历史留给我们的借鉴远不止于此。古晋阳,沧桑演变为今日太原市。晋阳遗址依旧,鱼沼飞梁依旧,智伯渠依旧。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新冠疫情集中暴发,对旅游的冲击前所未有,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大量流失,一批人走了,一批人还坚持着,对于干旅游的人来说,旅行社更像是人生中一个服役的战场!对工作,我一直不曾放弃,写点什么,也许只是证明我还在!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91秦先生 91秦先生